江南app体育盒马1元包装费引热议别让“限塑令”变为“卖塑令”2024年元旦过后,盒马App购物时收取1元包装费引发网友质疑并吐槽“吃相难看”,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
1元钱包装袋引发争议,看似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,实则是考量企业如何平衡合规要求与经营成本。怎么平衡利润和成本,同时关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,是商家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。
“一直在盒马线号晚上第二次下单,发现莫名其妙收了我1元包装材料费。”这两天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等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被强制收取包装费的经历。
据消费者反映,通过盒马APP下单后,结算时会自动生成1笔名为“环保包装费”或“订单包材费”的1元订单,该订单与下单商品分开计费,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取消,不少人甚至因金额较小直接忽略了这笔费用。
还有网友则反映,自己所购买的桶装水、盒装草莓、袋装大米等产品没有使用包装袋,但实际下单仍扣除了1元包装费,在与客服申诉后有人退款成功,也有人得到了补偿1元无门槛优惠券的回复。
盒马方面对此解释称,从1月1日开始盒马线上平台开始收取包装费,采用的是生物可降解材质的塑料袋,主要是出于环保考虑,同时也是依据“限塑令”等相关要求有偿提供塑料袋包装服务。
“不是说这包装费付不起,但是收之前得公告一下吧?”“关键这袋子的质量根本不值得这个价。”还有网友指出:“感觉就是告诉我们塑料袋免费的时代结束了。”
概括来说,消费者无法接受这种默默上线包装费、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扣款的强制行为,认为其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其二,不少人觉得这些袋子质量并不值1元。
“盒马收取1元材料费,之所以被广泛关注,是因为它之前不收、现在收,消费者体验感大打折扣。”上海市网购商会会长宋轶勤分析。
除了盒马,目前,山姆会员店、永辉超市601933)、华润万家、世纪联华、大润发等商超的线上渠道也收取包装费。奥乐齐则表示,自开通线上购物渠道以来,一直收取材料费,其App上材料费统一为0.9元。
1月9日,有消费者再次搜索这些平台,发现大润发、多点平台已将包装费减免为0元。大润发将打包费1元的字样变灰并加上删除线元,但仍有提示将有偿收取商品包装耗材费用、打包服务费用。
目前,叮咚买菜和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暂未收取材料费。在叮咚买菜结算页面,包装费显示原价1元,现价0元。该平台包装费说明也提到了“限塑令”,称相关政策要求商家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,将有偿提供塑料袋包装服务,当前为免费试用期。
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提到,现在盒马正在进行定价体系、供应链的调整,商品定价也进一步压缩,包装费单列出来可能也是价格体系调整之后带来的影响。
近年来,随着竞争的加剧,盒马等一众生鲜平台的利润空间逐渐在压缩。加之分拣、配送等人工成本不断上升。众所周知,环保可降解袋子的成本较普通塑料袋偏高江南app体育,袋子的成本影响着平台是否选择收取包装费。
2021年,永辉、山姆线上收取包装费已上过热搜。盒马明知会惹得消费者不快,还要硬着头皮收费,其表示实在有“苦衷”:“限塑令”规定,商家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。
此前多个生鲜平台免费配送无纺布袋,绕开了“限塑令”。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又规定,国家依法禁止江南app体育、限制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。无纺布袋虽然不属于塑料制品,但严格来讲仍属于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制品。近两年,已有多个商家因此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数万元。
这是平台换用可降解包装的直接原因。相比每只成本约0.2元的无纺布袋,同规格的可降解环保袋要贵得多,每只1.5元左右。企业纷纷表示无力全部自行承担,不得不向消费者收费。
平台在对“包装费”进行说明时江南app体育,多提到了“限塑令”。那么包装费的收取与否,会影响袋子的材质吗?
盒马的转变比较明显。消费者反映,过去不收取包装费时,骑手小哥们送来的是普通的印有盒马LOGO的白色大袋子,而现在,则换为了半透明无LOGO的生物可降解包装袋。京东到家送来的袋子也为环保可降解袋子,上面印有统一的京东到家LOGO,手感与普通塑料袋有显著区别。而在提示将“1元包装费减免为0元”的大润发、叮咚买菜,使用的则仍是普通的塑料袋。山姆虽然收取包装费,但仍然使用的是普通白色塑料袋。
1元钱包装袋难倒企业的现象,反映出消费在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,施行近17年的“限塑令”出现了不适应。
2007年年底出台的“限塑令”,让很多消费者养成了自带购物袋逛超市的习惯。然而,随着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年盒马成立,即时配送发展迅猛。在即时零售、外卖等消费场景中,商品必须有购物袋、打包盒等外包装。此时,禁止商家免费提供塑料包装,却反而让某些商家理直气壮地收取包装费,让“限塑令”变相成为“卖塑令”。
专家表示,“限塑令”的初衷不是让消费者付费使用塑料包装,而是要督促企业生产耐用、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,引导、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。同时,商家应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,把要不要塑料袋的选项还给大家,在仓储、物流、配送等多环节上优化流程,才能真正让“限塑令”落到实处。
1元钱包装袋引发的争议,看似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,实则也是在考量企业如何平衡合规要求与经营成本。这不是哪一家企业的事,而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。
由于目前“限塑令”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落实得不够彻底,大量商家还在生产、使用不环保包装材料。可降解包装用量不够,无法摊薄成本,导致价格居高不下。
业内人士建议,在更大范围内严格落实相关法规,倒逼更多卖家使用可降解包装,采购量、出货量大了,成本才能逐步降低。以平台的订单量,能更有效带动环保包装的使用量,拉低成本。当可降解包装成本降到一定程度,企业就能负担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包装袋的成本了。
另外,不少人开始探讨,政策也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例如,是否可以调整为禁止即时配送企业免费提供不可降解的袋子,以及鼓励餐饮企业免费提供可降解打包盒,达到政策引导、市场调节、消费者满意、环保包装使用量提升、即时配送行业绿色化的效果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3 江南·体育(JN SPORTS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:苏ICP备15047572号-1